传承劳模精神 赋能团队成长
——华源市政、星辰照明参观学习心得
启程:一场直击心灵的职业精神洗礼
在徐圩投资公司党委的统一部署下,我们青年骨干带着求知的渴望走进华源市政公司与星辰照明徐海劳模工作室。当亲眼见证市政管网系统的精密调度,触摸到劳模工作室里那些被汗水浸润的工具箱,特别是聆听到徐海同志"从第五名到第一名"的奋进故事,这场沉浸式的学习体验已然超越了普通参观,成为一次关于职业信仰的精神觉醒。
匠心如磐:一盏路灯背后的责任哲学
星辰照明"零盲区"的路灯运维体系令人震撼。在徐海工作室的电子沙盘前,我们触摸到智慧市政的脉搏——327项路灯维护标准、5级应急响应机制、覆盖全城的物联网监测系统,这些数字背后是对“民生无小事”的深刻诠释。劳模团队独创的“三查三定”工作法(查隐患定预案、查数据定周期、查反馈定标准),将被动抢修转化为主动预防,用0.01%的故障率守护着城市99.99%的光明。这启示我们:卓越的服务品质,源于将每个细节都视为可能影响全局的关键变量。
星火相传:劳模工作室的育人密码
在布满荣誉证书的走廊里,最引人注目的不是奖杯,而是墙面上"师带徒"成长树状图。徐海同志独创的“四维带教法”(思想引导、技能传导、创新指导、作风训导),让劳模工作室成为人才孵化器。其团队中6名省级技能能手的成长轨迹揭示:真正的传帮带不是简单的经验复制,而是通过建立“问题共研、项目共担、成果共享”的生态圈,让工匠精神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淬炼中代际传承。这为我们悦升公司“双劳模”培养机制提供了可复制的范式。
永不止步:从“较好”到“更好”的进阶法则
徐海同志“第五名后的觉醒”最具冲击力。当其他选手为省级第五名欢呼时,他却连夜整理出37项技术短板清单,由此开启晨练晚修的自我革新之路。这种归零心态催生出“五步提升法”(对标找差、定向突破、实战验证、系统复盘、标准迭代),使其团队始终保持技术领先。这印证了新时代产业工人的成长逻辑:在快速迭代的技术浪潮中,持续学习不是选修课,而是关乎生存的必修课。
知行合一:悦升班组的赋能实践路径
立足公司现有龚飞、张学军两位劳模资源优势,我们计划构建系“三维赋能体”:一是创建“劳模创新工坊”,推行揭榜挂帅项目制,将市政管养难题转化为练兵战场;二是建立双导师培养机制,实行“政治导师+技能导师”双轨带教。通过打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标准输出”的闭环,让每个班组都成为劳模精神的培育土壤。
这次参观最深刻的体悟是:劳模精神不是陈列馆里的标本,而是可以复制的基因序列。当我们将择一事终一生的执着、偏毫厘不敢安的精细、头雁领飞群雁随的担当融入班组建设,定能在市政服务的赛道上跑出悦升加速度。期待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劳模墙上能涌现更多闪耀的名字,用工匠精神的星火照亮悦升发展的每个阶段。